青年体育特约记者舒桂林发自日本日本实行的是彻底自由的市场经济。所以政府不能强迫民众关注世界杯,也不可能随便财政拨款,营造什么世界杯气氛。从成田机场到东京市区的8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就见不到任何跟世界杯有关的宣传标语。
于是日本人对足球不热心从东京最繁华的商业区银座的情形中也就可见一斑。记者行走在这个店铺密集人头攒动的商业区,同样没有感受到世界杯的气氛。除了个别世界杯纪念
品专卖店,没有发现跟世界杯有关的宣传性物品。
多数东京人最喜欢的还是棒球、相扑等运动,除关注本国球队,他们对世界杯根本没什么兴趣,不少人还反对世界杯在日本进行。对绝大多数东京人来说,世界杯办不办,和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
东京人是幸福的,他们有喜欢世界杯的自由,也有不喜欢的权利。
绿油油的稻苗在6月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穿得严严实实的农民在埋头工作。不远处是新修的柏油马路,连接着车站与体育场,三三两两的外国游客踩着舒缓的步伐行进。一副美好的田园风光图。
这里也许是新泻,也许是琦玉,也许是茨城……如果不是因为世界杯,这些陌生地名不可能被中国球迷熟知。而世界杯的举办,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这些小城固有的节奏。拔地而起的超大型体育场,以平坦无垠的农田作为背景,显得很突兀。
日本方面几乎把世界杯的全部比赛都放到这些偏僻的小城市进行,而那些新修建起来的体育场,与农田、荒地并列,看上去是那么别扭。
新泻体育场,距离市中心有10公里的距离,体育场外面,即是方圆几公里的荒地;琦玉体育场,旁边就是大片大片的农田,为了方便球迷看球,当地政府只能临时修建了一条柏油马路;茨城体育场,为解决交通问题,有关方面出动了200辆大巴,一刻不停地免费运送球迷看球……
因了世界杯,小城的人们体会到了从来没有过的热闹。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世界杯后该怎么办?那些可以容纳数万人的体育场,该派上何种用场?比如新泻,对大多数当地人来说,踢足球只是极少数年轻人追赶时髦的游戏方式,当地一年到头难有什么足球比赛。而全市也只有46万人口,即便是有比赛,又怎能把体育场填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