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赛之所以称其为世界杯赛,绝不仅仅在于它球星荟萃,比赛精彩。撇开世界杯赛事的组织、筹划、安排、收益等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不谈,就我们在韩日采访一个月来的切身感受而言,世界杯赛处处都在体现当今社会尊崇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也是最有别于国内赛事之处。
韩日世界杯赛的赛场分布在韩国和日本的20个城市,每个赛区城市需要做到的远不只是能够容纳两支球队参赛,更要为国内外成千上万的球迷、旅游者和记者提供观赏、报道和品味世界杯的时空,展示一个国家而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中国队参加小组赛期间,国内数以万计现场观战的球迷无不惊叹于世界杯体育场设计建造之新、丽、精、奇,在这里看球舒适,视觉极佳,用“享受”一词来形容绝不过分,这在国内简直无法想像。当然,我们还缺钱,但我们更缺人性化的观念。
建球场干啥用?为了踢比赛。踢比赛为了啥?为了给人看。简而言之,好的球场就是要最有利于球员踢出好球,让观众看球看得舒坦。韩国用来踢世界杯的10个现代化赛场有7个是专用足球场,目前中国能与之相比的一个也没有,而日本赛区的10个赛场比韩国的标准还要高。看看今年甲A联赛初期济南和北京那两块“菜地”,你很容易弄明白我们同人家的差距有多大。
世界杯赛场共同的特点都是把球员和观众当上帝,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设计和建设。场内用最好的草种、最好的灯光,场地草皮匝密、平整如毯,以利于球员能发挥最好的水平,同时又保证不会因场地问题而受伤;为防止球员汗淋淋地进出休息室引发感冒,从球场到休息室设计最短的距离,休息室里可以洗澡,还准备了吹干头发的设备。济州岛风大,西归浦建球场时先挖地14米,以使球员免受顶风踢球之苦。各赛场观众席的设计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多坐人多挣钱,而是如何让观众进出场方便、在座椅上坐得舒服、看球时免遭日晒雨淋、中场休息时起身如厕就像工作之余去咖啡厅小憩。西归浦赛场设计时甚至想到了怎样叫观众一边看球一边观赏远处的海景山色。比较之下,我们的赛场连给球队提供一块有点绿色和稍稍平整不致扭伤脚踝的场地,以及让观众能在比赛间隙有厕所可用这样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
其实以我们现有的条件,除了硬件方面难以在短期改善外,很多软件方面的东西完全可以上得去,关键是观念的转变。若论整体规模,我们的上海体育场(8万人)、广州九运会主体育场(6万人)并不比韩国、日本的世界杯赛场小,韩国的10个赛场除了汉城上岩体育场有6.5万多个座位之外,其余9个均只能容纳4万多人,日本的赛场也大抵如此。但这些体育场从设计上已摒弃了“大而全”的落后理念,专用足球场没有田径跑道,既最大可能地保证观众获得最真切的视觉,又拉近了球迷与球员的距离。而在比赛结束后,四五万观众在六七分钟之内就可以秩序井然地疏散开去。
除了球员和球迷,世界杯赛为记者提供的方便也是国内无法比拟的。常看球的人都知道,任何体育场的西看台中央都是最佳位置,这里不光看球的视角好,而且免受日晒之苦,一般都用做建主席台。世界杯体育场也是这样,但日韩每个赛场主席台却修得极不起眼,占用面积也比国内小得多,这块最佳区域的绝大部分坐席都提供给了拥有国际足联采访证的记者。
在记者席上,每位记者都配有一个工作台,台面上有一部14英寸彩电和一只台灯,开赛前半小时,对阵双方的出场名单和队员的详尽资料就摆上了桌面。接上电源,记者的笔记簿电脑就随时可以进入工作状态。观看比赛时,电视机播放同场比赛的电视直播,遇有争议场面,屏幕上就可以显示从几个不同角度摄下的慢镜头回放(现场大屏幕不得播放),以利于记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有两场比赛同时进行,记者还可以通过其他频道收看另一场次的直播。除此之外,记者也无需记录什么,一心看球即可。因为在中场休息期间,就会有工作人员将半场详尽的技术统计送到手中,比赛结束不出5分钟,全场的技术统计就拿了出来,周到得让人说不出个“不”字。
而那些负载甚重的摄影记者也在世界杯上得到了他们在国内“不可能的待遇”--坐在椅子上拍片。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处处为“人”着想,那么,我们离举办世界杯赛的日子就不遥远了。
特派记者缪志刚(本报横滨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