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比0,王者之间的对话终于以巴西人的胜利而分出了高下。强者恒强,本届世界杯所凸显的混乱秩序由强大的巴西人来作出最后的规整,应该是一个非常公平而合理的结局。
同样,德国人也带给我们新的感受。也许有人会对他们在这场比赛的战术选择进行苛责,但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讲,德国人能够丢弃在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印象,转而呈现出一种更为积极的姿态,也未尝不是一个显著的进步。他们的表现使我们意识到:更多崭新的元素正渗透进德国足球的内核,其作用的扩散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毕竟,改变已经悄悄地发生。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场值得人们长久回味的经典战役———除了比赛本身,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忘却的。在终场哨声响起的一刹那,我们看到了罗纳尔多微红的眼眶,而在两个月前,他在意甲最后一轮的比赛中流下的却是另一种味道的泪水;我们还看到了卡恩颓然的背影。为什么英雄的画面往往总会伴随着悲剧色彩的涂抹?在这个问题面前,我们感觉到了思维的凝固。
对于这场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阐释和理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有资格承载我们的记忆。
当巴西人也开始玩起了战术,对于他们的对手来说,胜利将成为遥不可及的东西。
比赛过了前15分钟之后,我们已经发现,原先的判断正朝着相反的方向行进———本来以为巴西人和的德国人的比赛肯定是前者主攻、后者主防,是一场绝对化的矛与盾的较量。然而,占据场上控制权的却是德国人,他们依靠强劲的攻击态势将巴西人压制在后场,使比赛显露出不同于固有规律的迹象。
我们于是担心起来,担心四年前的那一幕再度上演,担心巴西队自1970年以来世界杯决赛不进球的怪圈继续延续,担心巴西人的心态在这种已然倾斜的比赛状况之下发生扭曲。我们从来都不怀疑这群人拥有世界上最华丽的脚法和最良好的技术,但谈到战术的选择和执行,我们大概只能别过头去。
奇怪的是,随着比赛的进行,随着上半场比赛在德国人一次次雷声大雨点小的进攻中渐渐消磨完毕,我们发现,对巴西人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他们看似狼狈的情形之中,蕴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自信和稳健。他们富有弹性的防守阵型把对手的进攻一一化解于无形,德国人直到上半场结束前不久才迎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射门,便是一个最好的解释。
必须承认,我们有些低估斯科拉里了。世界杯前他拒召罗马里奥入队,引来无数谴责和非议,但“铁帅”昨天终于让所以人都闭了嘴。竞技场上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斯科拉里式的巴西足球也许不是最好看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难看的),但7场比赛全部获胜的丰功和第五度捧杯的伟绩足以书写巴西足球新的历史。
记得16强踢比利时的时候,我们都还在对巴西人蜷缩后场、不思进取的战术打法提出责难,而忽略了巴西人最终2比0完胜的结果。昨天,当我们被上半场场面上的情形所左右,再次打算数落巴西人的时候,他们却又用两粒进球与我们进行了对话。既然斯科拉里和所有的巴西队员都认同这种取胜的方式,那么,我们又有什么必要去横加干涉呢?
现在的巴西队已经放弃了以往那种对场面优势的盲目追求,取而代之的是高效的进攻和“一击致命”的机会。在这种改变的过程中,巴西人终于慢慢学会了等待。而懂得等待,也许正是一支球队通往顶级层次的标杆。我们首先要说,德国人在这场比赛中的改变是无罪的。
没有人预料到德国人会压出来打,相信斯科拉里也没有。从一场经典对决的产生来看,德国人昨天比巴西人付出了更多的东西。我们不知道德国人如果从第一分钟开始就缩在后场进行密集防守,比赛会发展成一个什么样子,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比赛留给我们的记忆,绝对不如现在这般深刻。以巴西人昨天的战术选择,大家小心翼翼地熬过90分钟、甚至120分钟,最后靠点球来决定生死,大概是最可能形成的局面。
沃勒尔一定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手下和巴西球员在技术环节上的差距,但他依然想要通过这场比赛呈现给全世界球迷以一种新的德国式的足球,尽管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这样的选择和进行这种呈现的渴望,并不见得十分理智。
我们从昨天的比赛、尤其是上半场的比赛中,看到了德国人的激情。在我的印象中,德国人应该是很吝啬自己的激情的,以至于一旦他们有意回避了理智乃至传统,我们竟觉得如此地不习惯。但短暂的错愕之后,我终于发现了这种改变的可贵。
德国足球给人的概念早已根深蒂固,这次沃勒尔不但在人员调配上显露出年轻化的倾向,在战术的运用方面,也有了与以往很大的区别。就拿昨天这场比赛而言,德国人在上半场的进攻欲望非常强烈,甚至与淘汰赛几场比赛中那种小心试探性的进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三条线压得十分紧凑,攻防两方面都绝不逊于巴西,要不是下半场卡恩失误所导致的失球打乱了整个球队的节奏和心态,这场比赛的结果依然是存在悬念的。
尽管德国人的技术在巴西人面前显得是那样幼稚和粗糙,但如果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来说,德国人昨天呈现出来的技术能力比之以往,已经有了很大幅度提高。我们都不会忘记施奈德和弗林斯在右路将罗伯特.卡洛斯晃得晕头转向的情景,而搁在以前,这种场面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德国人在前场的传接配合也一定程度上走上了地面化而不是纯粹空中化的趋势,许多禁区前沿的攻击真的可以用“有声有色”来形容。
对德国人来说,结果是遗憾的。但如果从为四年后德国世界杯作准备的角度来考虑,他们又是成功的。通过这场比赛我们知道:德国人比以前更全面,也更富有朝气了。
整体战略布置得再出色,最终仍离不开个人的执行。而在这种执行的过程中,灵魂人物的作用又显然不同一般。卡恩曾经无数次成为德国队获胜的唯一法宝,但昨天,主宰胜负的却是巴西的“三R”,甚至,只是罗纳尔多一人。
平心而论,斯科拉里能够放心地为巴西队制定立足于防守的战术,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前场“三R”进攻组合的信任。实际上,巴西队的整体方略就是———“三R”在前面进攻,其他七名队员全部参与防守。这种不讲究三条线衔接配合的战术大概也只有巴西人才会采用,因为攻防队员全面划清界线并不符合现代足球的理念。
然而,“三R”实在是太厉害了,厉害到可以改变足球场上诸多规律性的东西。就这么寥寥数人,居然能够导演一出又一出的进攻好戏,而罗纳尔多无疑身兼导演和主角的双重身份,昨天,正是他的两次灵光闪现,击败了所有的德国人。
赛前,卡恩已经在向他示威了:“我见过任何世界上最好的前锋。”然而“外星人”的神奇终究不是常人所能揣度———卡恩能做到一个门将所能做到的极限,而罗纳尔多却比一个最好的前锋所能做的,还要多出了那么一点点。那样机敏的补射,那样刁钻的取角!我们只能拍拍自己的脑袋,问一声:“这可能吗?”
反过来,卡恩在前面的比赛中作出了很多次“不可能”的扑救,从而成为了德国队当之无愧的头号英雄。但昨天,他注定是要接受被另一个英雄击倒的结局。虽然我们很不忍心去责怪卡恩的那次脱手,但客观地说,这的确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失误。与卡恩先前的表现相比,这样的失误显得难以置信。人们都等待着卡恩再度演出奇迹,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奇迹竟然通过这样一种悲剧性的方式,呈现于世人的面前。
但谁说这不就是英雄的另一条出路呢?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跟这样宏大而凄楚的悲伤相比,卡恩的失败实在已平常得很了。是人终究难免失误,卡恩的那次脱手使人们走出了一个误区:是人,终究难免失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昨天的卡恩不正是四年前的罗纳尔多吗?
是的,英雄有时也会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