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队在首战惨败给德国队后,一面向各方面道歉,一面总结原因,稳定军心,以利再战。在媒体上了解到的总结里,有这样一条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沙特的资深体育记者说,球队在备战的时候,把喀麦隆队当成了小组里的最强对手,研究和琢磨的比较透,下了不少功夫,还专门和特点类似的塞内加尔队、南非队打了两场热身赛,把准备的东西都打了出来,分别击败了这两支非洲球队。但是,由于德国队这两年在国际足坛的地位下降,实力不比当年,所以在准备三场小组赛的时候,对德国队不够重视,研究的不多,更缺乏对德国队现在这批新人的个人技术特点的了解,结果是打了无准备之仗,加上本身实力就差很远,焉得不败。
初听到这种总结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可笑,怎么可能不重视德国队呢?这样找借口实在太可笑了。
看完沙特队和喀麦隆队的比赛,我至少相信了这种说法的前一半--他们对喀麦隆的研究确实很到位,从比赛中可以看出,他们胸有成竹,步步为营,完全按照周密严谨的计划在作战,防守与进攻都极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将敌我双方的长短优缺都分析得很充分并且制定了合理的战术,在比赛里,如果不是11号多萨里上半场25分钟就受伤下场,他们的防守反击战术很可能就取得成功了。
再看赛后的技术统计,在射门次数上,沙特队与对手持平,为14次,虽然射正球门的次数略少(4比7),但是看过比赛的球迷一定很清楚,他们有威胁的机会更多,特别是上半场。其中,18号特姆亚特的射门达到了8次,说明全队围绕他做了专门的战术安排,根据他脚头硬发力好的技术特点,设计了几套配合线路,在快速反击和阵地进攻中,在不同的地域,由大家为他提供射门的机会,所以,他个人的8次射门决非偶然。如果多萨里不受伤下场,锋线上再有一个支持点,沙特人的周密计划精心准备也许就收到奇效了。
在防守上,沙特队成功地防住了对方的两名锋线大牌球星,在喀麦隆队的全场14次射门里,这两个人分别只得到了3次,其中只有三次射正,有威胁的机会只有埃托奥打进的一球和打得又高又偏的一脚,姆博马则基本上被冻结。另外,为了弥补个人能力上的不足,他们在防守站位上很注意互相间的距离,根据对方喜欢个人盘带,沉迷于小范围的配合突破的特点,敢于在防守时集中兵力果断围抢,使得对方的进攻屡屡无功而返,渗透到禁区里的机会都很少,在与爱尔兰队的比赛里多次个人突破得手的埃托奥,在这场比赛里几乎就没有一次成功的过人。虽然在控球时间上沙特队只有40%,但是从比赛效果看,他们这种少控球快回收,耐心等待快速反击时机的战术是相当成功的,如果他们有我们的郝海东、曲波那样的绝对速度很快的前锋,也许比赛结果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当然,足球比赛最后是看结果的,说了那么多的如果,是想强调,准备工作做得好与坏,在世界杯这样的大赛里,对一支球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本身实力就比较弱的队伍来说,更是直接影响球队的表现和成绩。为什么沙特队在这场比赛里表现的与第一场有很大差别呢,原因就在于准备工作的不同。准备得好的,自然打起来心中有数,表现不错;准备不足的,当然会在实力差距上再雪上加霜。
回过头来看中国队的备战与首场比赛的表现,应该承认上天是公平的,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的备战都做了些什么?我们的队员在光州之战前,得到具体的指点和明确的部署了吗?有人告诉他们对手的特点实力了吗?就连我们寄与极大希望的得分手段前场定位球,那么多次机会出现,可是能看出平时练了什么战术组合新鲜变化吗?
沙特人在第一轮是丢了脸,但是很快在第二轮体面地结束了一场比赛,这应归功于他们的赛前准备。我们呢?如果按照备战工作的情况来推测,很难想象后面的比赛会怎样。(黄健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