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媒体,认为本届世界杯比赛的结果与日本和韩国的气候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欧洲球队接连被淘汰,就是在天时上吃了亏。
近一段时间以来,韩国晴天较多,属于干热型气候,晚上的气温相比白天而言下降明显。这对一些欧洲球队来说,并不太容易适应。比如来自南欧的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球队,他们长期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温暖天气下,昼夜温差不大,到韩国后突遭温差骚扰,
难免会感到不适应。
另外天气的影响还体现在赛程的安排上。由于考虑到日本的梅雨季节,本届世界杯赛比上届法国世界杯赛提前开赛了10天。在世界杯赛开幕之前,刚刚结束欧洲联赛的各国精英们纷纷回到母队投入紧张而高密度的最后集训,球员们都是在几乎没有休息的情况下便直接投入比赛。在较为疲劳的状态下,气候对球员的直接影响就变得更为突出。
所以说,韩国的天气是阻扰德国人挺进决赛的一大障碍。由于赛事安排的不合理,德国人被迫在韩国和日本两大赛区间飞来飞去,小组赛在日本进行,而淘汰赛又在韩国进于。由于韩国多晴天,日本多雨季,这让来自干旱中欧的德国人很不适应。考虑到运动员在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从气温较低的地区来到气温较高的地区,从运动生理上来讲,适应期一般需要两个星期。德国好不容易在5月底适应了日本的气候,又得突然来到韩国,对巴拉圭和美国的两场淘汰赛中,已经体现出对气候的不适应。
而韩国自小组赛起就没有离开过本土,其队员构成也多数在亚洲联赛效力,对于亚洲天气的适应性也明显强过德国人。占尽天时的韩国人在半决赛中将会不断在场上和德国人对耗体力,谁第一个在闷热的天气中体力透支,那失败的命运将会等待着他们。
当然,韩国虽然占有天时之利,但决不能因此轻视了德国人的精神力量和适应能力。在札幌多雨的晚上,德国人用8比0发表了他们的世界杯宣言;而在以后的世界杯上,无论是墨西哥高原稀薄的空气,还是美国地域跨度极大的比赛环境,德国人都挺了过来。亚洲这几场雨,在德国人眼里也许只是毛毛雨,毕竟取胜者是用实力说话,而世界杯半决赛上的常客德国则正是一支能适应天候比赛的球队。江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