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跻身世界杯决赛,是中国足球进一步融入世界足坛、与国际接轨的一次良机。既然是步入世界杯的殿堂,中国队的所作所为就应按国际足联的有关规定办。然而,记者在韩国的采访过程中发现,尽管中国足协在这方面下了功夫,但部分国脚仍将耍大牌的坏毛病带到了韩国赛场,完全无视国际足联的相关规定。
凡是国际足联主办的大型足球赛事,在比赛场通向更衣室的路上都设立一个混合区,
并在区内用拦绳将通道拦成U型,人为地增加通道的长度,以方便获得进入混合区资格的记者在拦绳外采访正在通行的教练或球员。这是通行了多年的国际惯例,每届世界杯莫不如此。
几乎所有参加世界杯赛的各队教练、球员都遵守此规定,很配合各国记者的采访工作。前晚中巴之战鸣金后,中巴两队的教练员陆续走进混合区,早已守候在拦绳外的各国记者指名首姓“拦截”想要采访的对象,巴西队的教练斯科拉里听到一位记者的呼叫后很顺从地停下,其他记者也一拥而上,于是小型的新闻发布会开始了。罗纳尔多、里瓦尔多、卡福、卡洛斯这些世界杯的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也无一例外地停了下来,耐心地回答各国记者的提问。
倒是中国队的多数球员,特别是那些国内的“大牌”不理会记者们的招呼,快步通过U型通道,以逃避记者的采访。见此,中国队的新闻官董华急坏了,他大声叫喊才将快走到通道尽头的队长马明宇及杨璞、肇俊哲等几位“小字辈”国脚留了下来,而多大部分国脚则很快消失在通道尽头。中国队中唯一主动停在U型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的是见惯世面的主教练米卢。
众多中国脚的“逃亡”,引起在场记者的强烈不满,特别是一些外国记者对此感到非常不解。一位巴西同行对记者说:“设U型通道就是为增加球员与记者交流的机会,前者有义务遵守国际足联的规定,配合记者的工作,怎么这些中国球员一点规矩也不懂!”
当晚,一位记者在酒店碰上来看望老父的某大牌国脚,由于相熟两人聊起了刚才发生的事,那位国脚说:“我一看那儿有那么多记者就赶紧跑,免得缠上来麻烦!”
“麻烦”两字道出这位国脚的真实想法,他将采访视为麻烦,而不是他必须履行的义务。这也难怪,在欧美的职业俱乐部,如何与传媒打交道是球员培训的一部分,是球员的“必修课”。在这些俱乐部看来,媒体的参与是事关俱乐部乃至职业联赛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环节,因而球员配合记者采访是份内的事;而国内的俱乐部对媒体作用的认识远未上升到此高度,更未要求球员这样做,因此国脚“逃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此可见,那些看似大牌的国脚,实际上不过初涉国际大赛、不懂规矩的初哥。(李戈 李立 陈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