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国《世界报》驻京记者弗雷德里克.伯宾
先后带领四个不同国家足球队闯入世界杯决赛圈的现中国国家队主教练南斯拉夫人米卢蒂诺维奇是他的球队中真正的明星。他的“快乐足球”的理念、他接拍广告的兴趣及对官员缺乏尊重激起了众多的非议之声。
提到中国队,大家除了“米卢”二字外很少看到听到别的什么。“米卢”是指米卢蒂诺维奇,“米卢”的天才、“米卢”的我行我素、“米卢”的荒唐、“米卢”的狂妄自大。中国是否应该继续信任他?
不难猜到中国队在韩国的失利已经加速了那这位神奇教练打入地狱的过程。躲在他的支持者身后的反对者早以策划好了“倒米”行动。但重点不在这里,人们更关心的是中国足球队以后将何去何从,中国足球会像这次出线使人们想到的那样从此“醒来”,还是一切如旧。
在米卢之前有两个外籍教练执教过中国队:英国人霍顿和德国人施拉普纳,但他们对中国队在足球方面的无能病症束手无策,于是先后被解雇。于是中国足协在2000年找来了“国际公民”南斯拉夫人米卢。他先后把哥斯达黎加、美国、墨西哥及尼日利亚等四个国家的国家队带入了世界杯决赛圈。他常把球员组织起来一起踢网式足球、打保龄球、看电影及游泳。这种夏令营式的训练方式令某些保守的中国人皱起了眉头。他们开始帝敲侧击地批评米卢,但其中也不乏言辞尖锐的说法,最激烈的抨击是把他称为“国际江湖骗子”。在对柬普寨那场平庸比赛进行期间,中国球迷齐声高呼“米卢,下课!”当时米卢闻声还喜气洋洋、容光焕发,因为他还以为大家喊的是“米卢,加油!”
但是这些批评声很快就消失了。米卢带领中国队闯入世界杯决赛圈使中国人立即陷入了狂热的爱国激情中。沉浸在出线的喜悦中的中国球迷把米卢奉若神明,视为“民族英雄不可避免地神化了他,对他的赞扬也言过于实。但是,在中国足协看来他却远远不是那回事,足协对米卢很看不顺眼,于是在他们与米卢之间就形了有种“冷战”局面。
因为米卢的真实能力不是那么好检验,所以他很快靠做大量广告的手段暴富起来,推销白酒、DVD、空调等不同商品,赚得了100万美元左右的收入,改变了他只拿足协工资的局面。他把国家队的机密信息透露给一个据传是他情人的女记者,后者因此成为了“米卢”独家新闻的受益人。他还经常摆架子,让恭候他的官员耐心等他,有时长达一个小时。“米卢”就是这样,“米卢”什么都不在乎,“米卢”皇帝蔑视一切。但是明天他还能轻松地阐述他的“快乐足球”理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