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一场大雾
面对1988年的中国队名单,马林难免勾起中国球迷的甜蜜记忆,想当年,日本队后卫的房间里竟贴着马大爷的倩影,小日本是将咱马大爷当“亚洲第一中锋”来防范的。昨天看球时,当范志毅嘴里蹦出“中山雅史”这个名字,我竟有恍若隔世之感。三浦知良、井源正巳、中山雅史这些人早就进博物馆了,而小野伸二、稻本润一紧随中田英寿纷纷杀入欧洲大 球会。相比之下,中国队关于上老队员还是年轻队员的争论是多么无聊。
细数1988年参加汉城奥运会这二十战将,我丝毫得不出今胜于昔的结论。或许李玮峰不会出现郭亿军当年面对克林斯曼时的低级错误,但范志毅确实球技没有超过贾秀全,孙继海或许已超越了朱波,但吴承瑛还是不如麦超。再看看中场,朱平被认为是高丰文高估的一个平庸之辈,但高尧又如何呢?高丰文重用能跑工兵的中场策略当年屡遭诟病,但李辉、秦国荣、谢育新三人的脚下技术,马明宇、祁宏和李霄鹏超越了吗?尤其是李辉,从高洪波到高峰到杨晨再到邵佳一,皇城根后来的少爷们谁也不如李辉一骑绝尘。锋线上,若论“中国头球队”,柳海光就是队长,至今无人能及,若论速度,李华筠和吴育华也可与郝杨媲美。
但中田英寿早就把三浦知良扔进博物馆了。
中国足球14年来一直在车轱辘里转来转去,14年又一个轮回,世界杯这层膜捅破了,但只不过捅破了一层膜而已,实质性的进步?没有。
唯一的进步是教练的大赛经验和临场指挥。但高丰文当年惨遭黑色三分钟,米卢这次也惨遭黑色四分钟。不管是三分钟还四分钟,道理都一个样,对中国足球来说,有些毛病像胎记一样与生俱来永难磨灭。
我们至今还在讨论“中国头球队”啦“快速反击”啊这样皮毛的问题。没办法,这儿的空间没什么新鲜,不怪球评家,只怪中国队无法在足球上给人多少新鲜的话题,14年,老调子一直没唱完。
黄善洪、薛琦铉、崔龙洙和车杜里何尝不是既高又快?但怎么不见人家成天嚷嚷“韩国头球队”或什么“双快”,或者“高快结合”?
从韩国队潮起潮落般的343。我依稀窥见荷式足球全攻全守的影子。李东国可以割爱,安贞焕、李荣杓、尹晶焕、崔龙洙也可以坐冷板凳,希丁克的牛逼在于,在他悍然成型的钢铁战术下,主力和替补几无区分,每个人都可以上场,上场之后一个个都能攻善守。希丁克成熟有序的战术打法让一切有关球员上场与否的争论变得无聊。
尽管韩国队恐难过葡萄牙这一险关,很有可能无缘16强,但希丁克已在韩国足球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以前总觉得韩国人除了能跑会抢一无是处,现在不得不承认:“韩国人不单踢得实用,甚至好看,有气势!”
米卢不如希丁克,他给中国队带来了奇迹,但那是一团若有若无的光环,看得见,但摸不着。
最后一天,雾锁西归浦。在西归回家的路上,中国队注定还要在迷雾中郁郁前行。《南方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