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面对巴西,中国队的头球优势仍然明显,但必须看到的一点是――中国队如果想发挥自己的头球优势,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有高质量的边路进攻,离不开边路的支持,中国队的头球优势最多只能在角球或任意球中得到体现。
从后卫到前卫,中国队四个边路队员都属于典型的攻强守弱,现代足球发展到今天,边路进攻已经越来越受到各队的重视。纵观世界各国大多数球队的阵容配备,边路攻强守弱 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也意味着,边路的争夺从本质上说已经成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残酷较量。
边路进攻历来都是中国足球的优势,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球员一直是以速度快而闻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国家队在人员配备上却没有太好地继承中国足球的这一优势。中国队的两名边前卫马明宇和李小鹏都不属于那种速度很快的边前卫,在中国队的边路进攻中,这两名边前卫扮演的更多的是“邮递员”的角色,最终完成下底传中的,却是中国队的两名边后卫――吴承瑛和孙继海。吴承瑛和孙继海是中国队边路进攻中最重要的两枚棋子,吴承瑛最让人生畏是他的“突然插上”,而孙继海技术相对比较全面,沿着边线的长途带球进攻是孙继海的拿手绝活。他们共同的优点是体能充沛,相比之下,孙继海的一对一能力要强于吴承瑛,在澳门的中葡对抗赛中,在与葡萄牙队大牌球星的对抗中,吴承瑛显得有些放不开手脚,而孙继海相比表现更为自信。在中国队的边路进攻体系中,还有一个人必须提到,他就是郝海东。在传统的4-4-2阵型中,处在最前面两名前锋无所谓中锋和边锋之分,但是在中国队的4-4-2阵型中,情况比较特殊,郝海东边路的突破能力是中国队任何一名队员无法企及的。在去年十强赛比赛中,郝海东经常会拉到边路充当边路突击手的角色,尤其给人印象深的是中国队客场对阿曼队一战,那场比赛郝海东下半时上场,在他上场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郝海东都在行使着一个边锋的职责。吴承瑛+孙继海+郝海东。这就是中国队边路进攻的三个核心人物,在这三人中,郝海东的单兵作战能力最强了,其次是孙继海,吴承瑛比较特别一些,吴承瑛在边路的进攻必须建立在和队友配合的基础上,在过去申花队的比赛中,吴承瑛和申思在左路的配合已经成为申花队一大“招牌手段”,而在申思不上场的情况下,吴承瑛往往很难发挥出自己的最佳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