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中国人解释足球的方式,让人倍感别扭。前几年读到一篇有关“民族复兴”的学术文章,里面捎带着提及“足球”,坚持认为咱们中国才是足球发源地,认为流行于北宋年间的“蹴鞠”,实则是今日世界杯游戏的鼻祖。后来又看到上海一家机构发布的调查数据,披露说:80%的被访者都同意,中国蹴鞠就是世界足球的老祖宗。
这类振振有辞的意见,对中国人的“足球世界观”施加了很坏的影响。回想“高俅” 这个人--这个存在于古典小说情节中,并未受到正经史料详细记载的人物,因“善蹴而惊殿,巧鞠而受宠”,在“球迷”皇帝钦点下,由奇技淫艺的蹴鞠高手,获升为统兵领将的大将军。虽然小说家对这种角色抱有文化歧视,不乏贬讽嘲弄,可是“高俅现象”的人文惯性,却在跋涉了上千年之后延续到了今天。在当代中国社会里,许多技艺不俗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普遍重复着高俅的人生轨迹,有的身居体育系统要职,有的地处社会结构上层,尽皆飘飘然。
踢球的环境、文化和目的不同,是导致中国足球严重变形的重大原因。我们在场内场外难以丢弃可疑的历史包袱,便难以接近国际足球的先进力量,然后战而胜之。中国足球混蛋了44年后终于混进世界杯,本是一种迟到的进步,然而“蹴鞠就是足球”的意念,如同虚伪的文化牌坊,仍然变相树立在中国足球的军帐里。在大的方面,企图用所谓“古老历史”的优势,来掩盖自身的现实缺陷及矛盾;在小的方面,“为何而战”的真实目的,实则都是个人私利第一。
请米卢来,自然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再不济,人家也是个胜任有余的行军向导吧?作为战地指挥官,他手中排兵布阵的权力是我们按照法律程序授予他的,既予之,则应信之。李明退伍当然是一件“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的悲剧,张玉宁落选也包含相当大的悲情成分,但是借此由“感情用事”而升级为“意气用事”,再泛滥为危险的“内讧用事”,削弱军威,涣散军心,以鸡毛蒜皮的矫情瓦解冲锋陷阵的豪情,简直比“关公战秦琼”还要荒唐。
大敌当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米卢这厮肯定比我们谁都清楚--世界杯不是杂耍的蹴鞠,而是严酷的战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上说,现代足球在得到英国人规范之前,是被凶悍的罗马帝国远征军传播到欧洲各地的,这些残暴的士兵热衷于通过足球来寻找和体验“弱肉强食”的快感。“在中世纪,又首先在意大利演化成一种粗暴的运动,各城镇之间往往动员数百人互相比赛,双方球门相隔约零点八公里”。
这进一步证实,足球决不是吟风弄月的蹴鞠。中华男儿,这回得有一点敢于就死的勇气。(杨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