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球
“政治局”围着电视看球赛
作为邓小平的扮演者,我在研究他时发现,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爱看足球。我想他对足球的喜爱,可能主要缘于足球的竞争、拼搏精神很强。足球场上两军对峙、互 相进攻、争取胜利,会使人产生一种兴奋。
记得1990年世界杯,我们剧组正在西柏坡拍《大决战》。晚上大家也没什么活动,正好世界杯开战,大家就围着电视机看得津津有味。
那阵式,可都是些演领袖人物的演员在一起看啊,除了“邓小平”,还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陈毅”、“刘伯承”。那时我们虽然已经卸了妆,但还穿着演出时的服装,战争年代的味道还是很浓的。
如果有谁突然冲进来的话会看见一屋子的“领袖们”都围着一台小电视机在看足球。并且也会为球员们的精彩表演而欢呼,这个镜头可能本身就精彩异常吧。
记得扮演“朱德”的扮演者刘怀正是我们几个里最懂足球的,他对足球也比较痴迷。他一激动起来,还真有点战争年代的“朱老总”的味道。他在电影里演的朱总司令也有着比较豪迈的性格。
论球
一切从娃娃抓起
小平同志曾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我想这个理论不仅是对足球适用,对想达到高水准的运动项目都适用。这些项目要想有所突破,都必须从娃娃抓起。其实不管是运动项目,还是想从事艺术,都要从小接受熏陶,打好基础,然后你才能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比如弹钢琴,你从小就得接受训练,如果到了大学再弹,就不行了,那时你的手指就会不听使唤了。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我想主要是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始,以便发现一些好的苗子。这样可以从身体素质、灵活性、大脑的反应速度等长期对娃娃进行观察,然后使学校有意识地对他进行培养。
但这点现在很难做到,因为现在很多城市里边的学校根本没有足球场地。没有场地,你要培养孩子踢足球可能就比较难。因此,环境相当重要。
此外,环境除了球场等硬环境外,还有一个人文环境,如果孩子身边的人都对足球感兴趣,而且都踢足球。并且孩子进校以后,又有一个好的教练为他们打好良好的基础,这也会对孩子的足球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畅怀
我踢足球也行
我小时候在重庆市的新华路小学、二十九中等学校读书。那时学校没有足球场,也没有足够大的场地供我们踢足球。
那时我们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主要打篮球,但踢足球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记得那时我看到小伙伴们约好到枇杷山公园去踢足球,我也跟他们一起去了,因为那时只有在公园里才有足够大的场地供我们踢足球。那时我们也不必讲什么水平,只要想上,都可以上。不过我们自己还是会让踢球两边的人数相等,那也就是我和小伙伴们头脑中最初的“公平”概念吧。
大家也没有什么战术,一个人在带球时,大家都会着急地叫他传给自己。渴了就去喝自来水,累了就在树阴下或坐或躺。
小伙伴们一起的那种快乐我永生难忘,那时我的脚法还特别准,记得比赛中我“嘣”的一脚,把球踢到门里去了,场上的伙伴们都会为我欢呼。
那时我想,我踢足球还可以。
后来长大了,因为条件所限,就一直没机会踢了。这一方面是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工作忙了,没时间了。不过“踢球”的印象却会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