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难料。
如果世界杯不是在2002年而是在2001年举行的话,米卢在确定所谓23人名单的时候,最先写下的两名球员的名字也许就会是:张玉宁和李明;而最终淘汰的两名球员则极可能是:郝海东和孙继海。
2001年初春曼谷“泰王杯”之前,因带队遭遇4连败,米卢迎来了自己指教中国队以来的一场空前的信任危机。艰难时刻,李明以队长的身份成为全队的精神领袖;张玉宁以杀手的角色接连进球,帮助米卢安度难关。相反,随之而来的郝海东的“公开炮轰”和孙继海的“暗地抵抗”,则让米卢备感心烦意乱……
但这只是一种“如果”——一年过去了,时间仿佛在不经意之间便轻松地改变了一切。沈阳绿岛酒店草坪边的那两尊铜像,俨然已经成为了李明和张玉宁两人凝固的身影与记忆。
“太狠了……”、“太惨了……”——这是一名曾经入选过“米家军”的前国脚,在闻听李明落选的消息之后,电话里反复不断地叨念着的两句话,一如祥林嫂般前言不搭后语的述说。
我觉得这世上没有纯粹的东西。但凡是人、在看待处理“人”的问题的时候,是不可能不带有任何一点感情色彩的。我的意思时说,即使你对A尽显一份“冷漠无情”;与此同时,你对相关的B就可能体现着另一份“含情脉脉”。
但足球偏偏没有永恒的真理——一名教练不同时间的选择都可能是不同的,更不用说不同的教练会有着不同的选择了。如今,米卢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选择的正确抑或不正确,现在无法判定,将来同样无法真正准确地判定。
有一点是可以判定的:许多人的感情因这样的选择受到了伤害——一名“十年只为这一天”的、32岁的老将,在距离自己的梦想实现仅仅半步之遥的时候,被“人为”地拒之于千里之外且永世不得重来。如果人们单纯地感叹“命运的捉弄”到没什么,但你是否会对所谓的“付出总会有回报”以及“人间自有真情在”这样积极与美好的生活真谛,都会蓦然产生一份怀疑乃至一份恐惧呢?
“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没有无缘无故的无情,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有情。在对待李明落选的问题上显的“无情无义”的米卢,也许在1998年率领墨西哥队打进世界杯决赛圈之后又被剥夺了带队前往世界杯的权利的时候,就已经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世态炎凉--那时他所受到的伤害,无疑就如同是现在的李明。
其实,根本也不需要什么太多解释,说多了反而有些不那么真实了--伤害与被伤害的故事,在每一天、每个人的身边都在发生着;伤害与被伤害的角色,也在每一天、每个人得身上转换着,如此而已。
也许,你伤害了我,却没有一笑而过,就该算是一个不那么狠的“有情人”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