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说明一点:如果您是这样一位球迷(读者)--根本不相信米卢与中国足协、中方教练组(以下简称“中方”)会有意见严重分歧、产生激烈斗争的事情发生;根本不相信决定球员去留的过程中会牵扯到相关的个人利益乃至人际关系的问题;或者干脆认定在这个时候、出这样的文章,就是笔者一心想要“无事生非”、“挑拨离间”、“扰乱军心”……那么,提醒您不要再继续阅读下去,就此打住为好。
一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米卢与“中方”在许多具体事情上存在意见相左,甚至有过激烈“斗争”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十强赛的巨大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让双方曾有过的“不快”变得不值一提:以往剑拔弩张的那些“斗争”,在打进世界杯的欢乐气氛里,都如同是小孩打架式的“闹着玩儿”了。
如果没有眼下确定世界杯23人名单这件事,可以说米卢与“中方”之间不会再有什么太大的分歧了——到了世界杯,谁上场、谁不上场;打4-4-2还是打4-5-1,届时一切听米卢的安排就是了。然而,恰恰是因为有“23人名单”的生死为卜,使得米卢与“中方”仍存在着发生对峙的可能;而在今天中国队与埃因霍温队比赛结束之后,在坐下来讨论决定究竟让哪两名球员落选世界杯阵容的时候,看起来,米卢与“中方”的一场“斗争”已在所难免——区别仅在于“斗争”的规模大小以及激烈程度的伸缩而已。
二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队备战世界杯最大的一个新闻点或者说是悬念,更多地集中在25名集训国脚中,谁将最终不幸落选的问题上——张玉宁、邵佳一、高尧、肇俊哲、于根伟几人,被各方媒体用类似“排列组合”的方式,两两一组、变换交替地见诸报端。
从目前来看,张玉宁无缘世界杯几乎成为了一个事实,与队中同属前锋的绝对主力郝海东、杨晨,乃至于原本在“统一起跑线”上的宿茂臻、曲波相比,张在近三场热身赛中的低迷表现已经使自己失去了足够的“生存基础”;舆论媒体包括中方教练组似乎也早已接受了其最终落选的前景,换句话说,裁掉张玉宁不会引发米卢与“中方”的任何“纠葛”。于是,问题似乎变得“简单”了——只要再确定另一名落选国脚是谁,整个中国队就可以一身轻松的奔向韩国了。
然而,实际上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简单:相反,却有了愈发“复杂”的趋势。
三
我们不妨用排除法分析一下,几位“边缘国脚”中谁最有可能被米卢动了将其抛弃的念头——
邵佳一是当年米卢自己从联赛赛场上挖掘并提拔进入国家队的年轻人。近三场热身赛,邵因伤一分钟也未能上场,也正因此,人们一度将其认为是除去张与宁之外,落选的“第二目标”。不过,米卢对邵一直抱有好感,邵较为出众的定位球脚法也是其在世界杯赛上可能体现作用的本钱。有消息证实:国安南斯拉夫教练组已经垂询过米卢,从后者口中得知了邵肯定入围23人名单。从邵佳一最近两天的表情情绪,以及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表达出的极度自信中,侧面也足以说明邵佳一已经“提前上岸”;
肇俊哲本是中方教练极力向米卢推荐的人选,最初并不为米卢看好。不过,通过昆明集训,尤其是三场热身赛,三次替补上场的肇俊哲在左前卫、中前卫位置上的表现可谓打一场进一步,他的风格特点、精神态度双双符合米卢的一贯要求,可以说,肇已经赢得了米卢的另眼相看,也顺势“脱离苦海”;
于根伟,姑且不论其实力水平,单从米卢在为其远赴比利时疗伤过程中忙前忙后的表现上,就可以清晰地了解米卢对他非同寻常的器重;而且,于还是十强赛为中国队攻入“出线之球”的大功臣,加之昨天于根伟已经参加了正常的对抗训练,米卢不太可能在这个时候,再将其舍弃的。
在邵、肇、于三者纷纷留守的情况下,高尧似乎应该是“在劫难逃”了。然而,恐怕谁也没有想到,“李明”的名字又突然间出现了……
四
作为一个媒体中人,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就现阶段而言,凡是有关国家队重大核心新闻的报道,一份叫《体坛周报》的专业报纸,无疑是所有媒体中最最“权威”的;也许其过去也间或有过个别闪失,但与其他报纸的“漏洞百出”相比,那种闪失几乎可以称为“凤毛麟角”——与米卢的良好或曰特殊的关系,使得《体》报上刊载的任何一篇与米卢有直接关系的消息、分析、预测的文字内容均可谓“言之有据”、“事出有因”,让人不得不信——说到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程度也不为过分。
昨天出版的这份报纸的头版下方,刊发题为《高尧李明争夺最后一张机票》的署名文章。李明因此第一次被拉进到“落选的漩涡之中”。
如果仅仅是一种猜测,一种空穴来风,相信一向严谨的这份报纸的老总不会允许在头版刊登这样一篇稿件——可能最后舍去李明的口风,一定出自米卢之口!至少表明:米卢正在考虑为高尧找一位可能的“替代者”——他找到了,是李明。
五
米卢为什么不愿轻易放弃高尧?应当说,高的身体、力量、拼抢符合米卢的标准,他是从“外观感觉”上讲,最能成为李铁替身的中场后腰球员;同时,高也是4月14日国家队教练组在京开会讨论25人集训名单过程中,米卢出人意料提出的一名“新人”。
2000年3月,米卢接受当时指教山东鲁能泰山队的老乡桑特拉奇的大力推荐,将高尧召入国家队中。经过中港、中南、中英(水晶宫)以及中韩多场对抗赛的使用观察,高尧在右前卫位置上的表现就给米卢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是由于高尧在随后的联赛中受了重伤,前往南斯拉夫接受治疗,并离开球场有多半年的时间,他才淡出了“米家军”。
但米卢一直没有忘记高尧。实际上,在去年十强赛前组队集训备战时,米卢就曾经提出过重新召回这位中场球员,只是由于当时高刚刚伤愈、恢复参赛的时间不场,联赛中状态不是十分出色,米卢才不得不暂时打消了这一念头。
如果单纯以前中泰、中乌两场热身赛的实战表现衡量,高尧的发挥只能属于一般。正常情况下,如果高尧不幸落选,不能算作是一个意外;尤其在考虑到,高并没有参加去年的十强赛,属于“没给立铜像”的人。
但一向“自我”的米卢,能接受自己当初极力召入的球员,到头来又被自己决定弃之不用吗?如果那样,他会不会感觉“很没面子”呢?
这也许只有米卢自己心知肚明了。
五
如果以前三场热身赛的实战表现看,李明虽为替补,但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中泰之战,他利用主罚前场任意球的机会,协助宿茂臻攻入一球,赛后还被范志已认为是表现最好的国脚;中乌之战,正是他的一次巧妙突破后的下底传中,为肇俊哲创造了一次绝好的射门机会,险些破门……似乎,再怎么论也轮不到李明去成为那个不幸落选的人。
当然,如果米卢提出放弃李明自然也会有自己的根据,比如,在李明习惯的右前卫上,李小鹏是绝对主力,曲波又状态甚佳,人员已经充足;比如,相比于李明的“单打一”,高尧可以兼踢中前卫、边前卫乃至中后卫多个位置……
实际上,从2000年9月亚洲杯,到2001年2月泰王杯以及随后的世界杯外围赛小组赛这段很长的时间里,李明一直再米卢心目中占据着十分稳固的地位。只是十强赛首战阿联酋之前,已经被米卢列为主力右前卫的李明,在比赛当天赛前几小时突然向教练组提出,自己有伤在身,请求休战;而临时顶替其上阵的李小鹏又一战成名之后,李明在米卢眼中的比重才逐渐降低了,彻底沦为了一名替补球员。这也是和高尧相比,李明的一大“劣势”所在。
六
直到昨天晚上为止,米卢尚未正式与“中方”就落选球员问题交换意见,一切恐怕只能等到今天中埃比赛结束之后了;而依据国际足联的相关规定,20日之前必须向世界杯组委会提供正式的23人报名参赛球员名单,换言之,留给米卢和“中方”商议的时间也只有这一个晚上了。
按照以往的经验,今晚的讨论会上,米卢会先提出自己的一个方案,报出两名落选者的名字;然后,再由南勇、朱和元、沈祥福等“中方”人士表明态度。
米卢第一个报出的名字应当是张玉宁、而第二个则很可能就会是李明!那么,“中方”可能接受前者,但又能轻易接受后者吗?
在“中方”眼中,参加世界杯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当是对一批多年以来为中国队做出过贡献的老国脚们的一种嘉奖,这也同样符合中国人在处理有关“人”的问题上的一贯的思维与传统——作为10年来一直为国家队效力、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场次最多的一名老国脚,李明应当是完全有资历、有资格去打世界杯的;退一步讲,即使李明真的因为实力状态的原因,达不到要求,本着“照顾老同志”的原则,“中方”也会建议将其保留,哪怕可能因此“牺牲”另一位落选热门高尧——毕竟,论贡献,高远远小于李;论年龄,高也远远小于李,以后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
如果上述情形真的在会上出现了,米卢与“中方”意见完全不同,谁也不愿轻易妥协让步的话,那么,十强赛后,双方有一场“斗争”便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了。
七
结果如何,很难预料。而且,其中的变化也很难预料,除非今天的比赛中出现意想不到的伤病,今晚米卢与“中方”都将卷入一场“口舌之争”——这也许是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的一场对撞;也许是人际关系的一场对决;也许是个人利益一场纷争;也许就是一场简简单单的“面子”的争取与损失……
想来,结果也只有三种——
米卢大胜——留高舍李;
“中方”大胜——留李舍高;
双方战平——那意味着,除了李明、高尧之外的另一名国脚,不经意间成为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一切都将在今夜水落石出……(2002年5月19日凌晨4:00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