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让主教练当替罪祭品的习惯的德国,从名将到名帅一直是他们选择主教练最安全的习惯,但个中包含的凶险却是那样跌宕起伏。
恺撒大帝贝肯鲍尔在1970年半决赛肩缠绷带的大将风范征服了德国人,因此他在退役后,于1986年接管了正处低谷的德国队,虽然在决赛惜败于正处巅峰的阿根廷和马拉多纳,但4年之后,羽翼丰满的德国人不但在1/8决赛中击败两年前的欧洲之王荷兰,而且在不同时
间、不同地点的又一次决赛中将相同的对手阿根廷掀翻在地,4年间贝肯鲍尔翻云覆雨令人惊叹。
在贝肯鲍尔功成名就之后,他的帅位安全移交给他当年的后防密友福格茨,但这位同样是钢铁中卫出身的继任者却没能有贝肯鲍尔的幸运。福格茨不仅在临场应变上远不及他的前任,而且对全队的组织和控制也略显乏力。1994年世界杯,卫冕冠军在纽约被一个叫莱切科夫的光头击败,而且在这届杯赛上,他们最有天赋的中场埃芬博格却因为一个流氓的中指,被福格茨赶出了国家队,并再也没有在国家队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德国人善于宽容的习惯拯救了这位已经开始褪色的名帅,在1996年欧洲杯上,依靠萨默尔和比埃霍夫的个人表演,德国人在第95分钟捡回了一个冠军后,决定安静地等待福格茨。但是宽容换来的却是意想不到的深渊:在1998世界杯的1/4决赛,当福格茨换上克林斯曼、比埃霍夫、基尔斯滕和马绍尔四名前锋为德国人作最后的拼死挣扎时,方寸已大乱的福格茨已知道,他的球员生涯以乌龙球而结束,教练生涯也把德国带入了历史的最低潮。
里贝克注定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福格茨留给他的是一支球员不惜犯上作乱的乌合之众。2000年欧洲杯内讧一场的德国人在小组赛2负1平后被赶回了家。在经历了道姆吸毒风波小插曲之后,沃勒尔这位1986和1990年世界杯上的功臣循照德国人习惯的选秀程序浮出了水面。
是的,沃勒尔带领着他的德国队虽然逐渐恢复了强队的本色,但英格兰的慕尼黑刺杀让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德国有史以来最孱弱的国家队之一。在本届世界杯前,绍尔等三大主力又被伤病“驱”出了世界杯,怀疑者甚至担心他们是否能从小组出线,然而“未老先衰”的沃勒尔最终取得了和当年贝肯鲍尔初战世界杯一样的成绩。同样是从名将到名帅,4年之后,沃勒尔能否完全重复贝肯鲍尔的成功轨迹?★卢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