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发现世界杯已经变了样儿,法国、葡萄牙、阿根廷等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快感的球队已经从演员变成了观众,有的甚至已经从观众席上消失。硬梆梆的八分之一决赛在德国队与巴拉圭队的嘈朵叫卖声中开始了。
拿世界杯冠军次数越多的球队,在世界杯上就会踢得越来越保守。从八分之一决赛到四分之一决赛,再到半决赛和决赛,这已经成了世界杯现代史上的一条规律。德国队是三届世界杯冠军得主,但是它在遇到巴拉圭队以前,心里上或许还残存着一个阴影--德国人自从在1986年世界杯冠亚军决赛中以2比3被阿根廷击败以后,该队在面对南美球队的时候,自信心一直受到影响。
已经16年德国队没有在世界杯上赢过南美球队的德国队,恰恰遇到了在1994和1998两届世界杯中都是被欧洲球队淘汰的巴拉圭队。一个“恐南美”,一个“恐欧洲”,所以两支球队踢起韩日世界杯的第一场复赛,都有些谨小慎微,看得见硬梆梆(硬朗的身体对抗与快速的拚抢),看不见直挺挺(精美的直线传球和禁区内的漂亮配合)。
也许是赛程安排的缘故,德国队与巴拉圭队赶上了16进8的第一场球,有点像清早还没睡够却被窗外的叫卖声吵醒,再想睡又睡不着,只好硬着头皮起床。但是起了床,干点什么呢?
巴拉圭队里腕儿最大9号圣克鲁斯可能就是因为在场上晃荡了29分钟还不知道干什么,所以才被主教练用冈玻斯替换下来。冈玻斯上场后,看上去也比以前在北京国安队效力时更“硬梆梆”了,嘴边留着不浓不稀的胡子,有了点沧桑的味道。也许,中国球迷特别是北京的球迷们是从第30分钟才开始精力更集中地观赏德巴之战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刚刚上场的冈玻斯以一次中前场的疾速突破撕开了他个人表演的序幕。可惜的是,冈玻斯在德国队禁区线前一点的位置被绊倒之后,主裁判并没有鸣笛,而是示意继续比赛。
德国队的临时最佳射手克劳斯被巴拉圭队后卫盯得很死,当巴拉圭的神奇守门员奇拉维特在下半场第29分钟冲到前场去主罚那脚硬梆梆的任意球时,克劳斯仍然没有像前两场比赛那样打到进球的感觉。
虽然从传统的风格意义上说,交战双方一支是欧洲球队,一支是美洲球队,但由于一场定生死的特性,德国队与巴拉圭队在比赛中都更加注重防守。在进攻一方的发动机轰鸣作响的同时,防守的一方奏出的也是低沉的闷闷的声音。尤其是在上半场,德巴双方在对方的禁区内都没有太好的漂亮配合,禁区外的远射至少占据了全部射门次数的90%。巴拉圭队只有冈玻斯在小禁区晃过后卫但被卡恩扑出的射门比较好看。德国队下半场7号诺伊维尔的三次射门(包括得分那一脚射门)也还像点样子。
德巴之战,显然下半场要比上半场更精彩一些。从制造悬念的角度看,诺伊维尔在终场前的破门得分,更像一段中国传统相声里的包袱,在一刹那间被突然抖了出来,让很多正准备继续看加时赛的人目瞪口呆。
在硬梆梆的叫卖声中,德国队在90分钟的最后时刻醒了。巴拉圭人则只是被吵了一下,睁了一下眼睛,然后一翻身,又继续去睡了。《中国足球报》记者戴新(专供新浪独家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