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巴西里约热内卢13日电(特派记者陈新)真是没想到,到达巴西后的第一个采访竟采到了罗纳尔多的启蒙恩师若尔津霍,更让记者没想到的是,从他那里,记者竟得到了看守“外星人”罗纳尔多的秘诀。
抵达里约热内卢的第二天,约好的两条采访线索均无进展,巴西足联的电话也总是没人接。无奈之下,我们决定直扑巴西足联。巴西足联坐落在一个陈旧的小楼中,进了那座小楼后,得知新闻官还没来上班。我们只好等。
时间一点点过去,是放弃原计划另想办法,还是守下去?我们开始有些焦急了。我们注意到新闻接待室和足联青少年部是连在一起的。朝足联青少年部那边瞄了一眼,发现里边坐着一位小老头,便向他请教:“新闻官到底来不来上班?”他无所谓地耸耸肩:“再等二十分钟!”
“那您在足联做什么工作?”闲着也是闲着,我开始和那老头搭话。“我是青少年部的助理,专门训练足球少年,来,你来看看我们的资料吧。”
我随意地翻看着那几本厚厚的资料,无意中看到了罗纳尔多和这位小老头的合影。“这是他来足联时和您的合影吧?”
“他是我的学生,是我开始了他的专业训练。”他的回答吓了我一跳。“他那时12岁,来我的训练中心接受训练,大概一年多以后,他就进入了俱乐部的后备队伍。可以说,由业余转入专业,他是在我手里完成了较为关键的一步。”他表示那时的罗纳尔多很平常:“和十几个踢前锋的孩子相比,他并无过人之处。现在很多人说他是外星人,有超人的能力,但我很明白,他只是一直很努力,把他本身具有的各种能力,如速度、体力灵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应该说,当年我手里像他这样有天赋的孩子很多,但只有他一个人出人头地了。”
这时我才知道他名叫若尔津霍,是巴西著名的“海托少儿训练中心”的主席,同时身兼巴西足联青少年部的助理。
“那么中国队在世界杯上面对他时,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记者突发奇想,大着胆子问了他一句。
若尔津霍深思了一会儿,伸出一只胳膊说:“技术、经验、能力上的差距是无法改变的,因此和他保持最佳的距离是最重要的。而最佳的距离,要像我一样,一臂之隔。远了你根本控制不了他的行进方向;再近,你也跟不上他的速度和反应。”
我马上再问:“我们的国家队有各种各样的后卫,有的强壮,有的速度快,有的技术好。应该选择其中哪个类型的后卫来盯罗纳尔多呢?”
“不,”这一次若尔津霍的反应很坚决,“你说的这些类型的后卫都不行,中国得用最聪明的后卫来盯罗纳尔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