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汉城6月27日专电 新华社记者高浩荣
韩国队的荷兰籍主教练希丁克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把韩国队从一支只能在亚洲“称霸”的球队,带进了世界杯四强。这是让人不得不信服的事实。
世界杯之后,希丁克要离开韩国队另谋高就,但是,他的名字将长久地留在韩国人心中,他给韩国足球留下的东西也将成为韩国足球乃至亚洲足球的一笔财富。
希丁克为韩国足球留下了什么呢?
一、培养体力充沛的猛虎。韩国足球过去以“不服输的精神”和“旺盛的体力”而著称,并认为以此就可以与身高马大的欧洲队抗衡。但是,问题往往出在“不服输的精神”是否能在每场比赛中都能发挥,“旺盛的体力”是否有耗尽的时候。希丁克上任初期就批评韩国队员“只会奔跑”,往往在比赛的下半场20分钟时体力就急剧下降。
希丁克对韩国队实行的“力量训练”,把韩国队的“旺盛体力”变成了“能跑满90分钟”的体力。为了缩短队员体力恢复的时间,帮助他们在比赛时有效地分配体力,希丁克特别请来了体能教练,通过仪器测定心跳数据。这种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引入先进的战术和阵形。韩国队的防守过去基本采用自由人战术,让一名清道夫在后场游弋。希丁克上任后首先整顿了防守体系。他认为,一个自由人的战术会让后卫和中场脱节,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守,而且也无法进行有创意的进攻。因此,他引进了4名后卫“一”字形平行站位防守体系。但由于队员们始终无法适应这一体系,希丁克最后将它变为3人的“一”字形阵形,使韩国队的防守变得更有组织和更有效率。
三、打破“前锋不防守”观念。韩国队过去的一种观念认为“前锋不参加防守也不会挨骂”。希丁克彻底打破了这种错误观念,他把那些不具备防守能力的队员请出了国家队,使10名上场队员都能在各自的位置上参与防守。
四、培养多面手。过去,一个位置的主力受了伤,就没有人能够填补,给全队造成恐慌。希丁克在帮助队员提高战术能力的同时,着力把每一名队员都培养成“多面手”。他认为,负伤不是“突发情况”,而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家常便饭”。这种“多面手”论,使队员们能很快适应阵形变化进入状态,从而保持了全队实力的稳定。
五、打破“学缘制度”。过去,韩国队在选拔队员时,不仅看实力,还看该队员毕业或就读的学校,因此常常出现一些实力强的队员进不了国家队的情况。希丁克完全废除了这一不合理的制度,大胆启用新人,让他们用实力证明自己。朴智星、宋钟国、金南一等就是这样的队员。他们已经成为韩国队的栋梁。(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