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最需要煽情的时候,《21世纪体育》作出了一个偏激的决定,临时撤消“七种武器”———为阿根廷足球默哀!而且,在汪洋如海的泪液中,“七种武器”早已集体弹药潮湿。
当把已经完稿的《天空丢失两片蓝》从文档中DELETE掉时,我没有一丝犹豫,因为在这个时刻,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而多余。哪怕激愤如《小混混的WC》这样的大师级文字,都只能沦落为感情的垃圾。在这个时候,惟一有资格默读伤悲的只有逝去的仙人
杜甫,和他那句绝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让我回想起了2000年欧洲杯时写下的那句话———看别人的欧洲杯,我们流下了自己的热泪……
所以,当中国队再度伤感汉城的时候,很多人已显得相当平静。当热泪已为阿根廷流干后,回望国足时,我们只剩下冰冷的眼眶。在这场情感的错位里,足球本身的魅力超脱了所谓的民族感情。
中国人的第一次世界杯之旅就这样苦闷收场,没有胜利,没有平局,没有进球,甚至没有哭泣。年轻一代还在惶惑,精壮的“冲杯一代”却随着世界杯新的轮回而开始老死。范大将军、郝大杀手、马哈伊洛维奇、李克汉姆……都已经早早打点好了离开国家队的行李。刚刚才荣膺“亚洲先生”的范志毅怎么也没想到,他的生命里只有短短几十分钟属于世界杯,在离别的季节里,他说自己死得不明不白。口口声声说着要砸进巴西一球的张恩华,更是郁闷地抱怨米卢连一次拽扯罗纳尔多球衣的机会也没给他……70年代初期的一辈,世界杯只给他们留下了一个伤感的背影。
但在阿根廷以及巴蒂的苍茫背影中,范志毅们所有的风花雪月与凄风苦雨都不值一提。
他们都在说,米卢走后,中国队内要引发一场声讨米卢的“地震”。被世界杯革了命,却要反攻倒算那个把他们带进世界杯的人,这不代表米卢的不幸,这只能代表中国足球摆脱不了那条宿命的劣根。
该来的已经来了,该走的也要走了,当惊悲的阿根廷都必须归于平静的时候,中国足球,你还有什么值得喧嚣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