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还没有结束,中国队已经准备告别了。今天,是中国队的告别之战。
中国队44年来第一次冲入世界杯,中国队定下了三个基调:第一,进一球,第二,平一场,第三,得3分。
从理论上分析,尽管中国队打了两场比赛,丢了6个球,且一球未得,但是要在最后一战与土耳其队的比赛中实现这三个目标中的一个,都是很有可能的。
历经千辛万难,中国足球终于走上了世界杯之旅,32强中,赫然印有了中国队的名字,中国球员也第一次在世界杯比赛的草坪上,在24台摄像机的追踪下,在巴西、哥斯达黎加和土耳其或者其他国家的观众(当然,还包括中国数十亿电视观众)的注视,展示自己对足球的认识和理解。这是许许多多已故或者健在但已头发花白或者腰围放宽的一辈辈足球运动员一直追踪梦想的境界。他们没有得到,而我们却得到了。
中国足球已经走入了世界杯,但是这并不是终点。打入世界杯杯赛后,中国的足球人,中国的足球迷们更加惊讶地发现,中国足球与世界足球的距离,比想象中的更加遥远!
当我们欢庆五里河的胜利时,曾经豪迈地提出,中国足球还要打入十六强。十六强对于中国人是什么概念?一个三十来万人的加勒比弹丸小国就能达到的目标,我们堂堂十数亿人口的大国为什么不能?我们有15支甲A,有12支甲B,有三十来支乙级队,还有数百支青年队,这些,那个叫哥斯达黎加的小国有吗?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陷入了误区。足球并不是小学一年级那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算术,唯心的“神奇”永远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如果说过去由于中国足球长期远离世界杯舞台,外界对于中国足球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的话,那么这一次在世界杯赛上的彻底现形,应该让世界足球深刻而且准确地看到并认识了中国足球。中国足球在世界杯赛上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中国足球在世界足坛的定位,甚至也将影响到亚洲足球在世界足坛的定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国脚所承担的,并不不是某一队,或者某一个人的形象和利益,而是整个中国足坛和亚洲足坛的形象和利益。
那么,我们拿什么来担负起这个神圣的使命呢?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吗?在历史的重任面前,这所谓的平和,只是一种不负责和放弃原则的代名词。以用这种游戏式的快乐吗?更不是。快乐应该是建筑在成就之上。没有成就,何来快乐?那么,我们的成就在哪里呢?
我们的成就,就是要在这艰难获得的世界杯决赛的赛场上,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气概去取得。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下,但是精神绝不能丢。中国有句老话,“士可杀不可辱”,中国足球要赢得对手的尊重,就是要打出这种气概来。
对于中国的球迷来说,对于亚洲的足球来说,也许已经不太奢望中国队能够回光返照般取得3分或者1分,或者是一个进球。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打出我们的精神来,拿出我们全部的水平,我们同样会赢得对手和世界足坛的尊重。这样,我们才能像我们的东亚近邻一样,让对手主动送上他们的球衣!
球可以输,志不能丢。6.13,汉城,宿命前,中国队挑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