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3天,米卢就要带着400万以上的美金,或许还会带上那个小鸟依人的“LILI”,挥一挥手,作别东方的云彩——他已经公开声称:世界杯之后不可能再在中国玩下去了。这真是一门聪明绝顶的江湖老炮,名利兼收之后,见好就收。“神”离去之后,必留下一个信仰的真空。进入“后米卢时代”的中国足球,该由谁担任“新长征路上的突击手”?
可以想象,这将是一个曲折过程。民间呼声最高的沈祥福,上台基本没戏——对于沈祥福,米卢有过高度评价,但这只是他个人的观点,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他对沈祥福的评价越高,后者被排挤的可能性就越大。试想,米卢在中国执教两年,得罪了多少原本大有希望升上去的“实力派”?金志扬、迟尚斌,包括徐根宝,哪一个不想坐上中国队主帅的位置?
如此一来,国内教练可能谁都接不上班,因为谁接班都会出现强大的对立面。无奈之下,中国足协依然会把目光对准外国教练——这既是一个平衡的结果,可以回避诸多矛盾;又可以堵住舆论的嘴巴:你们不是说要向高水平的外国人学习吗,那么我们当然就请外国教练……
不难设想,米卢之后几个月,前南斯拉夫的一个什么“司机”,或是南美的一只什么“耳朵”,就会匆匆地接过中国队的教鞭,又开始一轮新的折腾。
每一届世界杯结束之后,中国足球必会出现四年一轮回的“地震”——这是远较世界杯更过瘾的大戏。本报记者:舒桂林
|